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双周学术论坛”(第二场):营改增、投入产出结构和货币政策选择

2021-05-17 浏览次数:
字号:[ ]

  5月14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举办了“双周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第二场,商学院讲师石峰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营改增、投入产出结构和货币政策选择”的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师生们关于讲座主题和论文写作相关的提问。

  石峰老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基于DSGE模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以及开放经济中的汇率政策与资本控制。在《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Changing Era: Theory and Practice》、《Annals of Economic and Finance》、《世界经济》、《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讲座伊始,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教授张原老师介绍了商学院双周学术论坛的参与方式及相应奖励机制,欢迎全体师生积极参与论坛。希望通过双周学术论坛活动,师生们可以互相交流,有所提高。

  石峰老师此次交流的题目为“营改增、投入产出结构和货币政策选择”。营改增是我国财政政策的改变,由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营改增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生产价格,进而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论文采取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服务业和制造业两部门的新凯恩斯均衡模型,并引入两部门的投入产出结构,进而分析模型的均衡条件。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确实改变了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营改增前相比,央行在营改增政策后应提高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反应系数;同时,营改增改变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门的税收异质性,降低了异质性税收对宏观经济的扭曲效应,改善了社会福利。文章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即央行与财政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事前充分评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的影响,进而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


  交流环节,商学院副院长宋晓玲教授向石峰老师提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即该如何写好文献综述,而不是简单的罗列,张原教授就论文“论文模型是否能简化”、“理论研究结论能否做实证检验”、“营改增是否只在中国有研究意义”等问题与石峰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石峰老师一一做出了详细解答,首先应收集并阅读大量文献,之后对文献进行分类、异同性进行对比分析、逻辑关系梳理等,在文献选择上需重点关注文章引用率、文章发表的期刊级别、发表时间等。

  此次商学院“双周学术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师生们对于营改增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一话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使同学们在论文写作和方法技巧上有所提升,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商学院“双周学术论坛”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活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