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一场聚焦经济领域前沿话题的讲座在北京语言大学教二107内热烈展开。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艳担任主讲嘉宾,商学院金融系金莹老师担任主持人。吸引了众多对经济学、区域发展感兴趣的师生前来聆听,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李艳老师以一系列直观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向同学们揭示了我国区域间投资差异的现状。从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热,到中西部地区投资规模和增速的相对差异,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在深入剖析地区效应时,李艳老师指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策环境等是影响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先进的技术,吸引了大量投资。以上海为例,其金融服务业高度发达,吸引众多金融机构在此布局,各类金融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因此,该研究通过构建“搬迁模型”对比企业搬迁前以及搬迁后的投资率变化,发现了企业搬迁到投资率更高的地区后自身投资率也会有所上升这一事实。此外,经过模型回归得出地区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高达40%,并用post-lasso进一步识别出哪些因素是重要的,这为地区政府有所为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谈及企业效应,李艳老师强调,企业规模、经营策略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对投资决策影响深远。大型企业资金雄厚、资源丰富,倾向于在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地区布局,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优质的资源;中小企业则因资金和资源有限,更注重成本和市场潜力,可能会选择在投资成本较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投资。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投资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民营企业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利率变动反应迅速;外资企业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经济活动对利率敏感度高;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贷款需求受成本制约较小 。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从不同地区的投资政策解读,到日常写论文的数据处理手段,问题涵盖多个角度。李艳老师耐心解答,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专业见解,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区域经济投资差异的窗口,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在经济领域的学习和探索注入了新的动力。相信在未来,这些学子将带着讲座所学,在经济研究和实践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