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双周学术论坛”(第三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及常犯的错误

2021-06-29 浏览次数:
字号:[ ]

  6月25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举办了“双周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第三场。北京语言大学经济研究院张红地研究员以及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杜美杰副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及常犯的错误”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师生们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提问。

  张红地老师是金融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北京语言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金融出版社副主编,社科院金融所特聘博士生导师,在对外经贸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多学院担任硕士生导师,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过500余篇论文。

杜美杰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会计系主任。先后在《审计研究》、《商业研究》等报刊杂志及中国会计学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发行了《高级会计学》、《审计学》等译著3部。2009年,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学术领军(后备)人才。

  讲座伊始,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晓玲教授就举办此次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主题论坛的目的进行介绍,一方面是为减轻导师们在毕业生答辩过程中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尽早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性,这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同时涉及多方,希望学生能远离学术不端,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张红地老师从亲自审阅过的论文着手进行分析,向大家展示了存在常见错误的论文选题,或是论文题目过于宽泛,或是内在逻辑不通等。他强调论文选题应将小题做到广深,并举例说明了文章框架逻辑的重要性。张老师介绍了一篇高质量研究生论文应具备的十大要素、六大基本结构,详细阐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重点介绍经济金融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质构成要素包括研究问题、主题与创新点、分析论证、研究结论、内在逻辑和语言文采等,指出论文一般结构必须体现其实质构成要素,才能兼具“骨架”和“血肉”。

  杜美杰老师详细介绍了从选择导师、选题、开题到完成答辩、获得学位的全过程,重点强调了开题报告、论文查重、评审和答辩环节中的要点。杜老师认为研究生论文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假题真做、大题小做、纸上谈兵、就事论事、老生常谈、现学现卖、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提醒同学们要注意避免犯此类错误。杜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从压力开始,以兴趣结束,充分挖掘对学术科研的热情,唯有爱好可抵岁月漫长。

  在交流环节中,商学院金融专硕和会计专硕的同学分别向张红地老师和杜美杰老师提出了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从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缩小到可行的题目、中英文文献的数量要求、如何选题等,老师们针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最后,商学院祁大伟副院长对本次论坛活动进行总结,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生涯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各位同学在学术路途中都能找到指点自己的明灯。此次“双周学术论坛”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在未来写作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让我们期待“双周学术论坛”未来呈现给大家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