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学院概况

      商学院概况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于 2001 年成立,凭借学校优越的语言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致力于培养“专业领先、外语突出、面向国际、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满足 “一带一路”对多语种经济管理人才以及人工智能对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需求,在办学定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与优化,构建了新商科人才培养理念与体系。

      近年来,学院积极打造专业、外语、IT 多维复合的新商科办学特色,目前已发展为兼有经济管理多学科、中外学生同堂上课、融合国际惯例与国情的独立教学单位。学院以双语教学为特色,是国内最早开设双语教学的学院之一,授课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 60% 以上具有海外经历,实践经验丰富,能够熟练运用英文授课。学院开设金融学(数智金融)、经济学(数智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数智商务)、会计学(数智会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等本科专业,以及应用经济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会计、金融、国际商务和数字经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

      商学院构建了独特的“外语+专业+数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经管学科为主体,突出中外融通与一专多能两大特色,实现语言与科技双重赋能。中外融通方面,借助学校 “小联合国” 的多语多文化环境,强化双语教学等,打造 “留学中国” 特色品牌,秉持“德行言语、敦睦天下”校训,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外交流中,传递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一专多能方面,面对大数据等技术对商科人才的影响,响应教育部建设四新学科的号召,新商科融合新文科与新工科特点,着力培养学科交叉、创新创造、一专多能型人才。

      学院下设金融系、会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管理系、经济系,同时设有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MPAcc中心、MF中心、MIB中心、MDE中心以及商务培训中心,拥有多媒体金融实验室、经济金融统计与分析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ERP实验室、智能财经实验室和CSMAR、同花顺、万得数据库。

      学院专任教师39人,博导2人,硕导35人,聘任10余名专家教授,近100名校外导师,博士化率近98%,其中高级职称占64%,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率达 100%,学缘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中1名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名教师获得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师德标兵、学校教学名师和教学标兵等称号。近年来,教师出版专著40余部、教材30余部,在国际SSCI、SCI检索期刊、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30余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顶,获得横向课题、社会捐赠等资金1000余万元,多篇资政报告获得批示。

      学院建立了双导师制,拥有近百位校外导师,融合理论与实践。与国内知名金融机构等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多样化实习和就业机会。金融学专业开设拔尖人才实验班,学制 2 年,达到要求后将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智能金融拔尖人才荣誉证书。在数据库与实验平台建设中,学院拥有金融计算与建模云实验平台、商务数据分析平台、大数据金融实训平台、区块链金融实训平台等,采用中国本土案例教学、沙盘演练等,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30%以上本科生参与“产学合作”及创新创业项目。

      依托学校多元文化背景和国际化环境,学院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多项国际学生交流学习项目,选派优秀学生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等学习。学院办学特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未来国际商务精英谈判赛、“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殊荣。

       商学院已输送本科及硕士毕业生四千余人,就业质量高、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凸显,复合背景和“一专多能”受到很多招聘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就职于外交部、人社部等国家机关,以及工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人寿等企业,还进入腾讯、京东等民营企业。深造方面,部分同学考取清华、北大等国内高校硕士,也有同学凭借优异成绩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录取。


       经济研究院概况

北京语言大学经济研究院(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于2018年9月份。她依托于北京语言大学的独特的国际化人文环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术环境,逐步发展成设有金融研究室、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室、国际贸易研究室、数字经济研究室、语言与文化经济研究室五个二级研究单位的综合性的研究机构。2024年6月与商学院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共同推进北京语言大学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经济研究院致力于开展高水平的综合经济研究、专题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机构;是汇聚社会力量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平台;是培养高级经济人才的基地;是为社会提供意见和主张的智库。

金融研究室:秉承“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宗旨,充分发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化特色,推动金融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高水平学术研究、产学研合作及国际交流,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为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区域经济与全球金融发展。研究室立足金融理论与实践前沿,聚焦数字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创新研究,致力于成为具有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化研究平台。

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室: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跨学科优势,融合经济学、区域科学、城市研究与跨文化交流视角,立足于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致力于开展新型全球化与数字经济背景下开放型区域经济体系构建、区域价值链重构、数字驱动下的城市创新发展、跨文化区域经济合作等相关议题的研究。

国际贸易研究室:致力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学术研究、政策分析和人才培养。国际贸易研究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循环”发展战略,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小联合国”的国际化特色,深入分析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变化,聚焦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趋势,结合语言文化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发展、国际贸易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跨境投资与跨国公司运营等。

数字经济研究室:依托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与管理学等学科资源,立足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聚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创新等前沿领域,围绕数字经济理论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拓展、区域数字生态构建等核心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致力于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解决方案。

语言与文化经济研究室:依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智能教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能力优势,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与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平台优势,以及学校开展国际化交流资源优势,注重语言与文化和经济学深度融合。研究关注语言教育产业发展和数字化变革、语言人工智能商业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经济循环、数字文化产业规划管理、语言与文化产业化发展和国际化传播、网络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