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

课程名称:微积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微积分课程是金融数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由导数的定义推导出求导法则;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利用导数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 二重积分性质和计算方法,级数的定义、性质及判别方法,计算微分方程的几种方法。

采用教材:《微积分》,赵树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99学时,计6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线性代数》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数学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行列式,(2)矩阵,(3)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4)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5)相似矩阵及二次型,(6)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采用教材:《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版,201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采用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级微观经济学阐述的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市场与价格;消费者、生产者与竞争性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信息、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采用教材:Microeconomics(英文版),Robert S. Pindyck,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48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9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分析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级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掌握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增长理论;总供给-总需求理论;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及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行为的基础之消费、投资。

采用教材: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and Richard Startz Macroeconomics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and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11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9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分析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学生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管理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以及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评价和运用不同理论的应用性,进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科学而理性地选择适宜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

教学内容:掌握管理学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掌握决策、计划、战略管理;掌握组织结构、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掌握组织行为学基础、团队管理、激励员工、领导理论;掌握控制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采用教材:Management(英文版),(美)Stephen P. RobbinsMary Coulter,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1版,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商业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DISC职业性格测试、引入最新商业案例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应用统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Minitab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

采用教材: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 (商务与经济统计)(英文原书第11版),(美)Anderson Sweeney and William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2011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学生上课练习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计算与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主要原则和具体方法,并充分认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在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留存收益表、股东权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采用教材:《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财务会计分册)》(英文版),Jan R. Williams等,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7版, 2017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68学时,计4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账簿体系,上市公司年报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方法,系统讲解企业主要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并初步介绍一些特殊的会计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系统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基本会计准则;流动资产及长期资产;流动负债及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财务报告等各项具体会计准则。

采用教材:《会计》,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每年更新版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9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财务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报表数据反映的经济实质,从而培养学生透过数字表象洞察经济行为及后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比率分析;前景分析;信用分析;权益分析与估值等。

采用教材:《财务报表分析》(英文版),K.R.Subramanyam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1版,201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实践课(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具体技能,了解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具备现代理财观念和综合能力,并能将财务管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理财实践。

教学内容:财务管理概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证券与金融衍生品投资;项目投资;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营运资本管理;股利分配;企业价值评估。

采用教材:《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英文版),Eugene F. Brigham等,Thomson South-western出版社,第14版,2014;《财务成本管理》,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每年更新版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投资案例、筹资案例、股利分配案例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高级财务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对财务管理中特殊的、复杂的财务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并购相关理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财务危机预警、破产清算财务管理问题以及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等。

教学内容:企业并购股价及运作;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破产预警以及破产清算财务管理等。

采用教材:《高级财务管理学》,王化成,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国际财务管理》(英文版),切奥尔•尤恩,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计2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并购案例、企业集团财务案例、破产案例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在体系结构设计、知识面涵盖方面整合了传统货币银行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金融系统组织结构的内在逻辑、金融体系和经济的相互联系、国内外金融问题现状,从而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货币与货币体系;信用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与管理理论;中央银行及其业务职能;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等。

采用教材:《货币金融学》(英文版),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商业银行及其业务;金融市场案例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投资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基本金融投资概念,了解主要投资工具的特征及相应市场运作原理,掌握证券收益、风险、定价理论和投资组合等现代投资理论,学会用理论指导实际投资活动。

教学内容: 投资背景与要点;资产类别与金融工具;证券市场交易原理;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公司;投资收益与风险;债券及股票收益及估价;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

采用教材: 《投资学精要》英文版(第9版),博迪、凯恩、马库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 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股票、期货、外汇交易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保险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险的基本原理,了解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及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熟悉保险公司的基本构架和运作,能够正确识别保险产品,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保险防范风险。

教学内容:保险学的基本概念;保险的种类和险种介绍;保险的历史及其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精算;保险财务管理;保险营销;保险核保核赔;再保险;保险监管等。

采用教材:《风险管理与保险》(英文版),特里斯曼(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2版,200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专题讲座和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实际分析保险产品;参与保险公司培训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初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简单的宏观和微观计量经济模型,并能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求解模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教学内容: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和经济数据的结构;掌握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估计及推断、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虚拟变量)、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了解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等;熟练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选择模型,进行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经济分析。

采用教材:Basic Econometrics(计量经济学基础)(第5版),(美)Damodar N. GujaratiDawn C. Porter,费建平改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Stata软件进行经济预测、实证研究等经济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资产评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资产评估业务的相关理论、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资产评估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资产评估基础;流动资产评估、长期投资性资产评估、机器设备评估、建(构)筑物及在建工程评估、资源资产评估、其他长期性资产及负债评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其他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

采用教材:《资产评估基础》、《资产评估实务(一)》、《资产评估实务(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和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各项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受到法学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法律基本理论;合同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

采用教材:《经济法》,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每年更新版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和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税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税制的基本体系,掌握各主要税种的法律法规,熟悉计算、申报各项税收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税法概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关税法;资源税法;土地增值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房产税法;车船使用税法;印花税法;契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行政法制。

采用教材:《税法》,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科学出版社,每年更新版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税务部门的征管体制,不同税务部门的职责,主要业务处理流程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财政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现行财政制度及运行状况、了解国内外政府财政发展方向;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将财政学理论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把握财政金融在宏观经济领域的运行机制,成为学生专业与职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市场失灵与政府财政、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效应、财政支出政策分析、中国政府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税收概论、中国税制、国债管理、政府预算等。

采用教材:Public Finance[]Harvey S Rosen Ted Gayer,清华大学出版社,第8版,2008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主题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投资银行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学理论与实务以及主要业务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与投资银行业相关的主要法规、投资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

教学内容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异同及历史演变;金融工具介绍;投资分析方法;一级市场业务,证券发行;二级市场业务,证券交易;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风险投资业务;金融工程;其他业务。

采用教材:《投资银行学》(英文版),第2版,李京晔,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 3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组织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就自己的分析报告进行演讲,回答提问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风险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风险与金融收益之间的必然联系,掌握不同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类型、特征及可能损失,掌握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的最新动态、新资本协议和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实践,掌握运用不同的风险测量模型衡量风险损失的多种方法。

教学内容:风险与收益原理;金融机构及其风险管理架构;风险分类及特征;金融机构风险监管机制及管理;运用风险测量模型并结合案例分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型。

采用教材:《金融风险管理》(第2版),彼得·F·克里斯托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数据模型模拟案例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与结算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掌握国际结算中涉及到的票据和国际结算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包括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促进出口的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国际结算部分包括贸易术语、国际贸易运输和保险、国际结算中的票据、汇付、托收和信用证。

采用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文版),张素芳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贸易术语案例,国际结算票据的制作,信用证审核与修改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文写作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方法,获取必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和今后学习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教学内容:经济应用文的要求、结构和语言,行政公文,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经济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和决算报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报告,经济协约文书,招标公告和投标函,意向书与经济合同,公关宣传文书,毕业论文写作。

采用教材:《经济应用文写作》(第1版),郭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推荐阅读:《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1版),吴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经济应用文写作》(第1版),余效诚、崔文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33%

实践教学内容:练习撰写各种公文和论文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财务案例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企业财务实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财务案例分析(结合资本市场,分析企业资金筹集、投资、分配、并购等案例。)

采用教材:暂无(结合经典案例、当年重大经济事件分析,得到相关启示。)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专家讲座、案例比赛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50%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司战略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企业经营,理解外部市场环境、企业目标、内部管理运行状况、风险管控等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教学内容:战略管理: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分析方法,诸如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等,掌握业务层战略和公司层战略制定,战略的实施与评估;风险管理: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熟悉风险管理程序,掌握风险管理实务,公司倒闭风险及重组,信息技术在战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采用教材:《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英文版),第10版,迈克尔·A·希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基础,依托情景模拟不同的经营策略、经营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系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务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吸收成本计算法;营销决策;生产决策;计划和控制;弹性预算和差异分析;责任会计;业绩评价。

采用教材:《管理会计》(英文版),第15版,Charles T. Horgnren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课后练习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全面预算,资本预算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审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具体工作流程,并透彻把握审计与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审计学总论;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要;注册会计师管理;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重要性及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测试与评价。

采用教材:《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4版),Alvin A. Are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各种会计循环的实质性测试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投资工具(含衍生)的发展状况、金融投资风险、交易机制、交易者行为和博弈地位,使学生掌握金融投资的各种定价理论、分析理论,培养理论与实务兼修人才。

教学内容:金融投资工具及其交易概述;金融投资分析理论,包括金融资产定价 理论、基本分析理论、技术分析理论、组合投资理论、风险管理理论、金融监管理论;外汇投资交易及策略技巧;证券投资与交易;期货与期权交易等。

采用教材:《股票K线战法》,史蒂夫·尼森,宇航出版社;《证券投资学》,吴晓求,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模拟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股市模拟操作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会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金融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金融企业会计的特殊业务处理规范,了解金融企业会计与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商业银行业务核算;证券公司业务核算;信托投资公司业务核算;金融机构之间往来业务核算;金融企业的年度决算及财务报告。

采用教材:《金融企业会计,孟艳琼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和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运作机制,理解主要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原理,掌握利用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无套利均衡分析理论;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市场交易原理与规则;期权定价基本原理;股指期权交易策略;期货定价基本原理;利率及股票期货交易策略;金融期货与期权套期保值原理与方法。

采用教材:《投资学:分析与管理》(第10版),[]琼斯,威利公司、中信出版社,2007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股票、期货、外汇交易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资金管理、职业规划、税收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等领域的基本理财知识与业务理论,以及理财顾问服务、理财产品销售、与个人理财有关的法律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介绍,从而为实现个人与家庭中长期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的目标奠定基础。该课程采用分步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和评估选择,打造扎实的专业基础,满足个人理财的需求,树立职业规划目标。

教学内容:资金管理战略、职业规划、税收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等。

采用教材:Personal Finance8e),(美)Kapoor, Dlabay, Hughes, McGraw-Hill/Irwin2007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个人财务报表、撰写个人理财规划;模拟职业投资规划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介绍基本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经验技巧,使学生初步了解商业银行的整体运作,为将来学生进入银行工作打下必要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变化中的金融服务部门概览;政府政策及监管对银行业及金融服务业的影响;银行业及其主要竞争者财务报表和绩效测量与评估;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和久期技术;金融衍生工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运用;存款服务的管理和定价;非存款负债的管理;资本管理;贷款政策与程序;企业贷款和定价;消费信贷、信用卡和房地产贷款。

采用教材:《商业银行管理》英文版(第8版),罗斯、赫金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与主题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 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分析与主题讨论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学会运用关系代数、逻辑查询(DATALOG)和数据库语言SQL,了解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中的运算;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建模;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管理相关技术。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3版),岳丽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50%

实践教学内容:SQL Server为实验环境,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删除;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查询、删除、修改;了解视图、存储过程、游标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等概念。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的应用实例,了解相关的原理、概念和技术,使学生理解数据挖掘常用算法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为商业智能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仓库基本概念;数据挖掘技术常用算法;数据预处理;OLAP技术;数据挖掘应用。

采用教材:《数据挖掘教程》,翁敬农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唐朝晖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50%

实践教学内容: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IDA为工具,学习模型创建、优化、评价;算法实践,主要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关联规则、时序、神经网络、时序聚类等算法应用;多维数据分析OLAP应用。

考试方式:笔试+上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