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微积分
英文名称:Calculu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和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微积分课程是金融数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由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出求导法则;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利用导数来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及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性质和计算方法。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别方法。计算微分方程的几种方法。
采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99学时,课堂讲授99学时,每周3学时,共6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线性代数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数学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行列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采用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同济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数量侧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其理论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和科学技术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采用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浙江大学盛聚等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阐述的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导言;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采用教材:哈伯德,《经济学(微观)(英文版 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教学参考: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48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相关课程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能力准备。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资本论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是马克思资本论部分,主要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起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特征。二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近些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理论著作。
采用教材:宋涛,《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教学参考:[1]吕宝海,《新解资本论教程》,人民出版社,2014
[2] 吴树青、逄锦聚等,《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学时学分:总学时32,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
教学内容:导论;国民收入核算;增长理论;总供给-总需求理论;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及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消费;投资;特别专题;总结。
采用教材: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and Richard Startz, Macroeconomics, 11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and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11
教学参考: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学
英文名称:Account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一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主要原则和具体方法,并充分认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在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留存收益表、股东权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采用教材:Jan R. Williams等,《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财务会计分册)》(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7版,2017年
教学参考:Robert N. Anthony等,《会计学:教程与案例(财务会计分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3版,2013年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0学时,实践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4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循环,复式记账,报表编制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和Minitab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
采用教材: [1] (美)Anderson, Sweeney, and Williams著, Statistics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朱尔茜主编,《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教学参考: [1] 卢冶飞、孙忠宝,《应用统计学(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 杰拉德·凯勒,《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学时学分:总学时51,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学
英文名称: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认识到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在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货币;信用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及其业务;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数缩;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发展。
采用教材: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43学时,实践8学时,每周3学时,共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商业银行及其业务;金融市场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民经济核算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Account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国民经济核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而能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教学内容: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账户、经济活动和核算等基本原理与方法;生产、收入、资本、金融账户的主要账户核算内容;国民收入、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国际收支主要活动核算内容;以及宏观经济分析。
采用教材:杜金富等编著,《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原理与应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联合国等,《国民账户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68学时,课堂讲授68学时,每周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财政学
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财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并研究有关工作及在相关领域深造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教学内容:财政产生与发展、财政的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公债、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国际税收等。
采用教材:[1] Harvey S. Rosen, Public Finance, tenth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张红地、张欣怡、刘智媛主编《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教学参考:[1] 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聂庆轶,《财政学概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哈维S罗森,《财政学》第八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理论,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及其影响;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价格与汇率:购买力平价;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国际贸易融资;国际储备管理;国际债务危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采用教材:李莉,刘克编著,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ractice(英文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教学参考: [1] 刘克,《国际金融》(第2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2]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蒋先玲,《国际金融学》(新编21世纪金融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 陈雨露,《国际金融》(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刘园,《国际金融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
英文名称:Financial Institution & Market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国际惯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完整地介绍金融市场最新知识,使学生更加系统、完整、详实了解和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关于金融市场方面知识,可务实操作。
教学内容:既介绍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的工具、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金融市场交易机制等金融市场一般方面的知识;也介绍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资产证券化、投资基金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构成部分的运作知识;还介绍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知识。
采用教材:杜金富主编《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年
教学参考:罗斯等《金融市场与机构》,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货币与金融统计
英文名称:Monetary & Financial Stat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在学完货币金融学和金融专业知识后,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金融在数量上有一个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加深对货币金融学和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围绕货币、金融活动、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等计量有关的内容,介绍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产品价格、金融计量等知识。
采用教材:杜金富主编,《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教学参考:[1] 联合国等,《国民账户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IMF《货币和金融统计手册》,IMF,2000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政府财政统计学
英文名称: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政府财政核算的国际规则及我国政府财政核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掌握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教学内容: 介绍政府财政统计体系涵盖的范围、核算的准则、基本分类、统计组织框架以及收入、开支、资产负债表等政府财政核算的国际规则;我国政府财政核算统计的主要内容;政府财政统计分析。
采用教材:杜金富主编,《政府财政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教学参考:联合国等,《国民账户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
英文名称:Survey Sampling &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学生应掌握如何有效地抽取样本、收集数据并对总体的各种指标进行统计推断和分析,提高使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熟悉和了解抽样调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内容:了解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抽样调查概要、简单随机抽样、不等概抽样、分层抽样、多阶抽样、整群抽样与系统抽样、二相抽样、调查的经济设计、抽样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讨论等,使学生在案例的练习中熟悉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采用教材:孙山泽,《抽样调查》,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教学参考:[1] 金勇进、杜子芳、蒋妍,《抽样技术(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冯士雍、倪加勋、 邹国华,《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第二版)》,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 51学时,课堂讲授51学时,每周3学时,3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英文名称: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能了解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统计背景和实际意义,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数学原理及解题步骤;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和Minitab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多元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
采用教材: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1] 约翰逊等,《实用多元统计分析(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英文名称:Time Series Analysis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时间序列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应用分析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模型,对时间序列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全面地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会用时序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定量实证分析的能力,学生为以后的理论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时间序列的一般概念;时间序列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时域和频域统计分析;ARIMA模型;单位根检验;GARCH模型;多元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及数据分析;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拟合;谱分析;潜周期分析等。
采用教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R软件陪同(第2版)》,吴喜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教学参考:[1] 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 何书元,《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学分: 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统计预测和决策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Forecasting & Decision Making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统计预测与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使学生对统计预测和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阐述国内外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在经济、金融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预测和决策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预测问题概述;定性预测;情景预测;自适应过滤法;干预分析模型;景气预测法;组合预测;预测精度测定与预测评价;风险性决策;贝叶斯决策;完全不确定性决策;多目标决策等。
采用教材:《统计预测和决策(第5版)》,徐国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教学参考:[1] 陈华友、周礼刚、刘金培、陶志富,《统计预测和决策》,科学出版社,2018
[2] 易丹辉,《统计预测:方法与应用(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学分: 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Principle & Practice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和建模方法,学会运用关系代数、逻辑查询(DATALOG)和数据库语言SQL,了解数据库系统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中的运算;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建模;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管理相关技术。
采用教材:《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3版),岳丽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17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以SQL Server为实验环境,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创建、更新、删除;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内容的查询、删除、修改;了解视图、存储过程、游标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等概念。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Python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Programming in Python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1. python语言编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2. 培养学生编程思维,利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Python基本语法;基本数据类型;复杂数据结构;正则表达式;网页抓取及文本解析;语料库统计;可视化。
采用教材:《Python语言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Bill Lubanovic,2015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17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文本处理、语料库统计、网络爬虫、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课程名称:财务分析
英文名称: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报表数据反映的经济实质,从而培养学生透过数字表象洞察经济行为及后果的能力。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融资活动分析;投资活动分析;经营活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比率分析;前景分析;信用分析;权益分析与估值等。
采用教材:《财务报表分析》(英文版,第11版),K.R.Subramanyam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国际贸易现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掌握不同理论流派对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的多维解释,科学评价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用来管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措施,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现实资料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与分析,为后续学习和工作做好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储备。
教学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两部分。其中,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和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区域贸易协定和世贸组织;相关专题包括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环境保护,国际资本流动,生产和服务外包等国内外研究热点话题。
采用教材: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 Pugel),《国际贸易》(英文版,第1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参考:[1] P. Krugm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 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 许斌,《国际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投资学
英文名称:Investmen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基本金融投资概念,了解主要投资工具的特征及相应市场运作原理,掌握证券收益、风险、定价理论和投资组合等现代投资理论,学会用理论指导实际投资活动,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国际经验、中国国情、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 投资背景与要点;资产类别与金融工具;证券市场交易原理;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资公司;投资收益与风险;债券及股票收益及估价;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说。本课程采取英文原版教材,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国情与当代社会人才需求,在课堂教学环节,补充了反映中国证券投资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增加了EXCEL等软件实际操作演练的教学内容。
采用教材:博迪、凯恩、马库斯,《投资学精要》英文版(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1] 滋维·博迪,《投资学(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贺显南,《投资学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 查尔斯 P.琼斯,《投资学:原理与概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伯恩斯坦,《投资新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网址:
[1] 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
[2] 和讯:http://www.hexun.com
[3] 中财网:http://www.cfi.net.cn
[4] 雅虎 http://www.yahoo.com
[5] 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
[6] 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
[7]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http://www.csrc.gov.cn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风险管理
英文名称: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将紧紧围绕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人员的要求,突出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案例讨论,难点解析,习题, 将使学习者能够深刻理解风险管理特点,通过本门功课的学习可以具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金融风险概述;金融风险识别与管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金融风险测度工具与方法;风险管理措施 ;压力测试;巴塞尔协议III。
采用教材:[1] John C. Hull: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th Ed, Wiley, 2015
[2] 陆静主编,《金融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 [1] Peter F. Christoffersen: Element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2nd Ed, Academic Press is an imprint of Elsevier. 2011
[2] 王勇主编,《金融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杜金福主编,《银行监管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 https://www.bis.org/bcbs/basel3.htm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对指定的投资项目进行指定的风险项目逐项进行分析
考试方式:风险特征展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报告、笔试
课程名称:统计实验课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Experi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Excel和SPSS软件的应用,结合若干实例全面讲述Excel和 SPSS的基本操作功能、图形功能、统计分析功能。学习本课程后,使学生能够依据数学原理,熟练操作Excel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统计图表;统计数据的描述;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测定;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综合实验等。
采用教材:[1] 张兆丰,《统计学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冯力,《统计学实验(第3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1]黄应绘,《统计学实验(第3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费宇,《统计学实验:SPSS和R软件应用与实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学时学分:17学时,实践17学时,每周2学时,1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 实验操作和讨论
考试方式: 笔试+上机
课程名称:量化投资
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Invest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熟悉当前投资技术的理论背景,又能够熟练使用R处理量化投资过程中的定量计算与分析。通过量化投资的专业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金融及投资理论运用到实务操作层面,包括金融建模、投研报告、投资决策等方面,大大提高投资实战能力。
教学内容:金融量化投资概述;金融信息处理技术;量化投资模型构建;常见量化投资策略;常见量化投资数据源;常见量化投资工具;量化投资基金组建与运营;量化投资策略开发实例
采用教材: 陈工孟,《量化投资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1] 蔡立耑,《量化投资:以Python为工具》,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2] 理查德 A.德弗斯科 (Richard A. DeFusco)等,《量化投资分析(原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 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应用文写作
英文名称:Practical Writing for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方法,获取必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并为撰写毕业论文和今后学习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教学内容:经济应用文的要求、结构和语言,行政公文,市场调查报告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经济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预算和决算报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报告,经济协约文书,招标公告和投标函,意向书与经济合同,公关宣传文书,毕业论文写作。
采用教材:[1] 《经济应用文写作》,郭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吴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经济应用文写作》,余效诚,崔文凯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练习撰写各种公文和论文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法
英文名称:Economic Law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各项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受到法学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法律基本理论;合同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
采用教材:《经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环节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8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讨论和分析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英文名称:Marketing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营销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科学市场观念与营销理念,并具有初步解决营销实践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内容: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影响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分销策略,销售策略以及如何开发市场营销组合制定营销规划与综合战略
采用教材:Philip KotlerJ,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15 e,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教学参考:杨洪涛主编,《市场营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实际参与营销项目,市场调研,推广产品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学生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管理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以及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评价和运用不同理论的应用性,进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科学而理性地选择适宜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
教学内容:掌握管理学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掌握决策、计划、战略管理;掌握组织结构、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掌握组织行为学基础、团队管理、激励员工、领导理论;掌握控制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采用教材: Management,(美)Stephen P. Robbins,Mary Coulter,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1版,20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商业面试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DISC职业性格测试、引入最新商业案例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 公司治理
英文名称:Corporate Gover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二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企业理论来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建设的能力,学生应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概念;学习和掌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内容,特别是公东权益与股东会制度、董事会模式及运行机制、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学习和掌握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学习和掌握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治理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知识内容。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力图将现实问题和现象与相关理论相结合,突出公司治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运用企业理论来分析我国企业制度建设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
教学内容:这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研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学科。该课程主要讲授包括代理问题、资本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公司控制全市场、信息披露、集团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等专题,本课程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战略管理及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衔接作用及实现方式;既介绍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介绍一些前沿性问题;既介绍代表性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形成、运作、优缺点及演化趋势,又专门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规范及可能形成的模式;既从管理学和法学视角分析公司治理,也从经济学特别是企业理论角度分析公司治理。
采用教材:《公司治理》,罗伯特·A·G·蒙克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英文版),2017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教学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个人理财
英文名称:Personal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资金管理、职业规划、税收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等领域的基本理财知识与业务理论,辅之以理财顾问服务、理财产品销售、与个人理财有关的法律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介绍,从而为实现个人与家庭中长期财务安全与财务自由的目标奠定基础。该课程采用分步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和评估选择,打造扎实的专业基础,满足个人理财的需求,树立职业规划目标。
教学内容:资金管理战略、职业规划、税收规划、消费信贷规划、投资规划、保险规划、退休规划等。
采用教材: Personal Finance(8e),(美)Kapoor, Dlabay, Hughes, McGraw-Hill/Irwin,2007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个人财务报表、撰写个人理财规划;模拟职业投资规划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谈判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力图使学生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谈判方法,理解国际商务的原理,了解谈判的技巧,并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和介绍,剖析谈判活动的奥秘。
教学内容:谈判概述;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前的准备;国际商务谈判的程序与技巧;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怎样排除谈判中的障碍;谈判合同的履行;各国商人的谈判风格。
采用教材:《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罗伊∙列维奇,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2008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并配合模拟谈判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谈判模拟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银行监管统计
英文名称:Bank Supervision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三年级春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监管特别是巴III的主要内容;我国银行监管数字核算的主要内容;分析银行风险状况。
教学内容: 介绍国际银行监管机构及监管主要内容,如国际清算银行及巴I、巴II、巴III的主要内容;我国对银行机构监管的主要内容;风险我国银行风险状况。
采用教材: 杜金富主编,《银行监管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教学参考:联合国等,《国民账户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 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国际收支统计
英文名称: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国际收支统计》,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统计国际规则及我国国际收支核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与国际比较分析国际收支情况。
教学内容: 介绍居民的范围、核算的准则、基本分类、账户核算、国际投资头寸等国际规则;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采用教材: 杜金富主编《国际收支统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 联合国等,《国民账户体系》,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课下实例分析练习
学时学分: 34学时,课堂讲授3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 笔试
课程名称:研究方法论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ology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任选)
开设年级:四年级秋季学期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概述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关于研究目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各种方法的基本信息以及设计和实施研究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本课程完成后,学生将能够:①定位、分析和评价专业文献;②确定学生普遍关心的经济学研究的程序、实践和问题;③讨论和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细节;④批评设计研究的设计,涉及设计、方法和工具与所讨论的问题的相关性以及调查结果的普遍性;⑤收集各种来源感兴趣的信息;⑥以专业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范式、理论和社会研究,研究设计,概念化、操作化和测量,抽样的逻辑,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实地研究,评估研究,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阐述模型,阅读和撰写研究报告。
采用教材:Earl R. Babbi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Wadsworth Publishing,2009
教学参考: [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文传浩、程莉、张桂君、夏宇等,《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 Don Ethridge,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Applied Economics, Wiley-Blackwell, 2004
学时学分:总学时 34,课堂讲授30学时,实践4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4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根据上课所讲内容,按要求自行设计研究题目,进行课堂演讲。
考试方式:课堂演讲
金融学(宏观经济核算与分析方向)专业教师一览
表七:专业必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杜金富 | 研究员 | 金融市场学,货币与金融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政府财政统计 |
2 | 宋晓玲 | 教授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 |
3 | 勾东宁 | 教授 | 宏观经济学 |
4 | 杜美杰 | 副教授 | 会计学 |
5 | 李京晔 | 副教授 | 财政学 |
6 | 李 莉 | 副教授 | 国际金融 |
7 | 朱尔茜 | 副教授 | 统计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决策 |
8 | 张欣怡 | 副教授 | 财政学 |
9 | 刘 北 | 讲师 | 金融风险管理 |
10 | 徐晓飞 | 讲师 | 金融学,金融市场学 |
11 | 陈丹妮 | 讲师 | 政治经济学 |
12 | 王新红 | 外专 | 微观经济学 |
表八:专业选修课教师一览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讲授课程 |
1 | 杜金富 | 研究员 | 银行监管统计,国际收支统计 |
2 | 宋晓玲 | 教授 | 投资学,量化投资 |
3 | 王 岚 | 教授 | 公司治理 |
4 | 杜美杰 | 副教授 | 财务分析 |
5 | 张爱玲 | 副教授 | 国际贸易 |
6 | 王新红 | 副教授 | 个人理财 |
7 | 祁大伟 | 副教授 | 经济应用文写作 |
8 | 朱尔茜 | 副教授 | 研究方法论 |
9 | 陈 蕾 | 讲师 | 国际商务谈判 |
10 | 余 葵 | 讲师 | 市场营销学 |
11 | 邹智杰 | 讲师 | 管理学 |
12 | 张 政 | 讲师 | 经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