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国际商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必须面临的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环境,以及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动机、战略、模式及组织结构选择等。

教学内容: 全球化对国际商务的冲击,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国际贸易理论,政府与国际组织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世界金融环境,国际商务战略,国家评估与选择,国际商务的组织结构,组织,国际营销战略与运营管理,国际会计问题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采用教材:  John D. Daniel编著,《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英文版,原书第1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跨国文化差异比较,为中国企业制定跨国经营计划,跨国经营管理策略选择与比较

考试方式:笔试

(二)国际商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有效地了解国际关系、跨国公司、跨境争议解决的概况,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原则,学习知识产权、外国投资、货币和银行、货物买卖、运输、融资和税收方面的法律知识,懂得如何应用所学的法律原理来解决国际商务纠纷。

教学内容: 国际法与比较法概述;国家责任与环境规则;争端解决;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货币与银行;货物贸易;服务和劳工;知识产权;国际货物买卖法;运输;融资;税收等。

采用教材: 奥古斯特等,《国际商法》(英文版,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模拟仲裁庭,模拟法庭

考试方式:笔试

(三)国际商务谈判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力图使学生掌握国际上通行的谈判方法,理解国际商务的原理,了解谈判的技巧,并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和介绍,剖析谈判活动的奥秘。

教学内容: 谈判概述;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前的准备;国际商    务谈判的程序与技巧;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怎样排除谈判中的障碍;谈判合同的履行;各国商人的谈判风格。

采用教材: 罗伊.列维奇,《国际商务谈判》,(英文版,第5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并配合模拟谈判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谈判模拟

考试方式:笔试

(四)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相关国家法律和惯例,为以后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奠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包括关税及非关税壁垒、促进出口的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包括交易前的准备,合同的商订和合同的履行等内容。

采用教材:张素芳 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文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4%)

实践教学内容:WTO典型贸易争端案例,中国贸易实践案例

考试方式:笔试

(五)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理论,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理论;国际货币体系;汇率制度选择;外汇交易;汇率及其影响;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价格与汇率:购买力平价;外汇风险管理与汇率预测;国际投资与资本流动;国际贸易融资;国际储备管理;国际债务危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采用教材:李莉,刘克编著,International Finance---Theory and Practice(英文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3学时,共51学时,计3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2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4%)

实践教学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解读;外汇市场套期保值交易

考试方式:笔试

(六)大数据与商务智能

教学目的: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本课程将介绍这三方面技术背景,并通过一系列实验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课程将通过应用实例来解释它们的原理、概念和技术,使学生明白数据挖掘常用算法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为今后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数据仓库基本概念、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常用算法、数据挖掘应用、OLAP技术及应用。

采用教材: [1]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应用教程》,李春葆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数据挖掘教程》,翁敬农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学时学分:34学时,课堂讲授17学时,实践17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7学时

实践教学内容:以SQLServer Analysis Services和IDA为工具:1. 有指导学习模型创建、优化、评价。2. 算法实践:主要包括决策树、聚类、贝叶斯、关联规则、时序、神经网络、时序聚类等算法应用。3. 多维数据分析 OLAP应用。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

(七)电子商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掌握以电子商务基本业务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物流、支付、网络零售、供应链、以及综合服务、协同商务、法律与规则体系,等,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以后从事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以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为主线,系统讲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模式、网络支付、物流信息、电子商务安全、网络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法规等基础知识,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特征、机遇及挑战。

采用教材:劳东,特拉弗, 《电子商务》(英文版,第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和学生课下实践相结合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10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29%)

实践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课下调研

考试方式:笔试

(八)国际文化贸易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国际文化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各国文化贸易相关政策与措施,熟悉国际文化贸易所涉及的主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具备对国际文化市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国际文化贸易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国际文化贸易的政策与措施,国际文化贸易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国际文化市场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和措施等。

采用教材:赵磊,《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调研和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考试方式:笔试

(九)国际税收筹划

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国际投资、国际经济与技术交流、国际贸易过程中税收管理与合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熟悉税收管辖权的基本概念,税收居民和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掌握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国际避税的主要方法及防范措施、国际税收协定等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国际税收的含义;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税收居民的判定、所得税来源地的判定;国际重复征税及其解决方法;国际避税的概念、原因和主要避税方法;转让定价的税务管理;国际税收协定;跨国企业的税务筹划;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税收专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专题等。

采用教材: 王莹 等 国际税收(英文版)(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系列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朱青 著,《国际税收》(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调研和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考试方式:笔试

(十)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和国际技术贸易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向,为将来从事国际技术贸易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知识产权制度及专有技术的有关规定与政策;世界各国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的政策及管理方法;从事国际技术贸易的相关程序;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订立及与合同有关的相关内容;国际技术贸易中技术商品作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支付方式。

采用教材:胡良荣,冯涛,林丽,《知识产权法》(英文版,第1版),江苏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组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4学时,计2学分

实践教学学时:6学时(占本课程总学时的18%)

实践教学内容:草拟技术贸易合同,模拟技术贸易谈判

考试方式: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