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数字经济

课程名称:微积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微积分课程是金融数学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一元函数及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学内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由导数的定义来推导出求导法则,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比达法则,利用导数来判定曲线的性质,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性质。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及计算定积分的方法;多元函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极限与连续性,多元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性质和计算方法。级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别方法。计算微分方程的几种方法。

采用教材:赵树嫄,微积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128学时,课堂讲授128学时,每周4学时,8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阐述的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导言,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采用教材:

[1] 颜鹏飞、刘凤良、吴汉洪,西方经济学上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 (美)格伦·哈伯德,经济学(微观)(英文版)(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3] (美)平狄克,微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相关课程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能力准备。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资本论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是马克思资本论部分,主要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制度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起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特征。二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近些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理论著作。

采用教材:

[1] 李建平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 宋涛,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3] 吕宝海,新解资本论教程,人民出版社,2014年。

                    [4]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5] 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64学时,课堂讲授64学时,每周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

教学内容:导论,国民收入核算,增长理论,总供给——总需求理论,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理论及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消费,投资,特别专题,总结。

采用教材:

[1] 颜鹏飞、刘凤良、吴汉洪,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2]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 Richard Startz, Macroeconomics, 12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and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ess, 2015.

[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4]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 Richard Startz, Macroeconomics, 12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and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17.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64学时,课堂讲授64学时,每周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主要原则和具体方法,并充分认识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在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实际作用,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留存收益表、股东权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财务分析。

采用教材:

[1] (美)简·威廉姆斯等,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财务会计分册)(英文版)(第十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2] (美)罗伯特·安东尼等,会计学教程与案例(财务会计分册)(第十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线性代数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线性代数是金融学专业的主要的数学基础课。教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运用计算机解决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行列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采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64学时,课堂讲授64学时,每周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在信息不完备的环境下进行分析和经济决策的能力,深入理解策略博弈与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利用博弈论工具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包括谈判、拍卖和资源分配等,以及使用博弈论模型设计和评估经济政策。能够利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和建模能力。

教学内容:博弈论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策略、支付、信息,以及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2)静态博弈:博弈的表示法、纯策略纳什均衡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3)动态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逆向归纳法和重复博弈(有限期重复博弈与无限重复博弈)。(4)不完全信息博弈:贝叶斯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信息经济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逆向选择基本模型,及其在保险市场和信用市场的应用。(3)道德风险基本模型、及其在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应用。(4)信号传递中的博弈模型与均衡。(5)网络与信息经济学:网络外部性、平台经济与双边市场、大数据与信息经济学。

      采用教材:《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上海世纪格致出版社,201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共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以培养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能力为核心,使学生掌握数据挖掘核心技术,熟练使用Python等工具实现数据预处理与建模;强化商业场景融合,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算法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实践能力;塑造数据思维与职业素养,建立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逻辑,同时注重团队协作、商业伦理及创新意识培养。

教学内容:概述,数据科学基础理论与Python实践(NumpyPandas),可视化方法与Python实践(Matplotlib, seaborn),回归模型(原理+案例实践),逻辑回归(原理+案例实践),聚类(原理+案例实践)。

      采用教材:

                   [1] 鲍立威蔡颖商业智能原理与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2] 郑展商业智能与科学决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5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课程名称:金融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学生掌握货币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货币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认识到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在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货币、信用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及其业务、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数缩、货币政策、金融与经济发展。

采用教材:

[1] (美)雷德里克·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2] 李莉、徐晓飞,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年。

 [3]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随机事件和概率,一维和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采用教材: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64学时,课堂讲授64学时,每周4学时,4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与基础分析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产业以及对国家产业结构进行经济分析。通过课程学习与知识的运用,使学生理解我国的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掌握产业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基础分析方法。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产业以及对国家产业结构进行经济分析。

教学内容:产业经济学导论,产品差异、进入壁垒,寡头垄断的策略行为,定价策略与实践,产品选择,成本与生产能力,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采用教材:

[1]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

[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 肖兴志,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4] 刘志彪等,产业经济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财政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财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并研究有关工作及在相关领域深造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教学内容:财政思想和政府一览,实证分析工具,规范分析工具;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社会保险与收入维持;税收与收入分配,税收与效率,有效且公平课税;美国收入制度,个人所得税,个人税与个人行为及公司税,及赤字融资;多级政府财政,联邦下的财政等。

采用教材:

[1] 樊丽明、杨志勇,公共财政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2] (美)哈维·罗森、泰德·盖尔,财政学(第十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3] 张红地、张欣怡、刘智媛,财政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

[4] 陈共,财政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5] 聂庆轶,财政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

[6] (美)哈维·罗森,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经济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的分析方法,并学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数字经济的现象与政策。

教学内容:数字经济的概念,数字技术与生产活动,数字经济规则,数据要素及其定价,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平台化、服务化和智能化,数字社会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数字经济政策。

采用教材:

[1] 李三希等,数字经济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

[2] 李涛、刘航,数字经济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网络与平台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数字经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网络经济的运行,侧重于数字产品、网络外部性、策略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管制等理论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学习中,除了学习基础理论之外,还要求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运作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学习环节,以适应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网络经济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界定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新经济各种名词进行辨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2)网络外部性与需求曲线分析、数字产品的生产及其成本理论、网络经济有其特色的运行规律、网络经济下的产品定价和企业策略、信息与市场失灵、公共政策如何改进网络经济效率。

采用教材:

[1] 张铭洪,网络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张丽芳网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共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统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包括: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ExcelMinitab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

采用教材:

[1] (美)戴维·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第十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

[2] 朱尔茜,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

[3] 卢冶飞、孙忠宝,应用统计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4] (加)杰拉德·凯勒,统计学:在经济和管理中的应用(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初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建立简单的宏观和微观计量经济模型,并能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求解模型,分析实际经济现象。

教学内容:了解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和经济数据的结构;掌握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估计及推断、含有定性信息的多元回归分析(虚拟变量)、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了解时间序列数据的基本回归分析等;熟练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选择模型,进行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实证研究等经济分析。

采用教材:

[1] (美)达莫达尔·古扎拉蒂,道恩C.波特,经济计量学精要(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 (美)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方法(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产业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数字经济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数字产业的有关经济学理论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使学生理解数字产业发展的要素、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数字化赋能、数字化创新、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数字农业、数字工业、数字服务业、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数据与数字产品的定价、中国数字经济的现状与未来。

采用教材:自编讲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6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管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管理思想。提高学生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管理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以及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评价和运用不同理论的应用性,进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科学而理性地选择适宜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

教学内容:掌握管理学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掌握决策、计划、战略管理,掌握组织结构、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掌握组织行为学基础、团队管理、激励员工、领导理论,掌握控制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学的前沿理论。

采用教材:

[1] 陈传明、徐向艺、赵丽芬,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2] (美)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十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法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各项法律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受到法学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完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法律基本理论、合同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

采用教材:

[1] 张守文,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案例分析环节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据要素市场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讲授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市场流通、价值评估及资产化等核心理论,结合国内外政策演进与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内在逻辑与制度设计。对本课程阐述的内容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数据要素理论基础、数据要素技术支撑、数据要素实践应用、前沿议题与挑战。

采用教材:

[1] 戎珂, 陆志鹏数据要素论人民出版社2022

[2] 张平文, 邱泽奇数据要素五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随着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迅速发展,本课程已成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具有很强应用性的课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金融、证券、保险、投资、理财等各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还要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该课程讲授过程中,使学生从学习理论中看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实用价值,通过实证分析,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学会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多元统计分析不仅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已成为现代各个专业领域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强有力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多变量数据分析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达到能够实践应用多元统计理论的目的,能够用多种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在结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多元统计分析概述: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数据的组织;多元正态分布:多元分布的基本概念,统计距离,多元正态分布,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估计,常用分布及抽样分布;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检验:均值向量的检验,协方差阵的检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相似性度量,类和类的特征,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分析,有序样品的聚类;判别分析:判别分析的基本思想,距离判别,贝叶斯判别,费歇尔判别,逐步判别;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总体主成分及其性质,样本主成分的导出;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因子载荷的求解;对应分析:列联表及列联表分析,对应分析的基本理论;典型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典型相关分析的步骤及上机实现;定性数据的建模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基本理论和方法,Logistic回归基本理论和方法,Logistic回归的方法及步骤;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设定偏误;定性数据的建模分析:对数线性模型基本理论与方法,Logistic回归基本理论与方法。

采用教材:

[1] 李亚杰,多元统计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8年。

[2]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贸易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旨在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系统学习数字贸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当今数字贸易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准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数字贸易实践。助力其成为能够胜任数字贸易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贸易概述,从时间角度介绍数字贸易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脉络,并从范围角度介绍数字贸易的概念框架和界定标准。第二部分为数字贸易生态圈,介绍生态圈所处的数字营商环境、圈层结构、贸易主体及主体关系、载体开放型全球数字贸易平台以及平台上的贸易主体全球公司、数字贸易核心地位的消费者。第三部分为数字贸易方式,从消费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型的角度介绍数字贸易方式的相关背景,介绍电子商务和实体货物贸易的数字化,并以数字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为标的数字服务贸易。第四部分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介绍数字丝绸之路、数字贸易壁垒和数字自由贸易以及数字贸易规则构建等。

采用教材:马述忠等,数字贸易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后练习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6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金融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构建系统认知、拓展就业边界、连接校园与职业的核心价值。教学以系统性、前沿性与实务性为导向,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出发点,结合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突出交叉学科特性,既打好金融基础,又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技术与应用思维。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金融科技与智能金融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数据分析与AI技术在金融中的基本应用;培养数智金融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建模、预测、风控等);初步具备进入金融科技行业或科研的能力基础;匹配岗位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的历程与演进;数智金融生态系统;监管科技(RegTech)、保险科技(InsurTech)、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基础原理;数字货币(CBDC);智能合约与金融自动化;大数据的发展与征信体系,普惠金融,互联网保险,区块链及其应用,全球数字货币,数字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本课程采取中文教材,辅之以英文教辅、国内国际权威报告及经典案例,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国情与当代社会人才需求,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补充案例分析,增加实践创新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以小组项目的方式设计数智金融产品/模型,通过汇报与展示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与创新性。

采用教材:

[1] 《数字金融》,王锦慧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

[2] 《数字金融:理论、技术与实践》,黄震,中国金融出版社,2021年。

[3] 《央行数字货币(DCEP)研究》,张健、周建,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

[4] 《数字银行:从概念到实践》,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团队,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年。

[5] 《数字人民币研究报告(2020-2025)》系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 《金融科技法律与监管》,易欢欢,法律出版社,2021年。

[7] Digital Finance: Security Tokens and Unlocking the Real Potential of BlockchainBaxter Hines Wiley, 2021.

[8]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and Fintech in Asia,Asian Development Bank2022.

[9] 《数字金融报告》系列,世界银行、IMF

[10] mCBDC Bridge 项目报告》,香港金管局、BIS创新中心等。

[11] Digital Banking Maturity Benchmarking Report》,德勤咨询。

[12] 国际知名大学的Fintech公开课(MITHarvardHKU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践学时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4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小测验、课堂参与、课程论文):30%

小组项目:30%

期末闭卷考试:40%


    课程名称: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动态数据预处理的检验方法,熟悉平稳序列、线性平稳序列和线性滤波,能建立时间序列的线性平稳模型、自回归模型、滑动平均等模型,掌握 AR(p)模型、MA(p)模型和 ARMA(pq)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掌握时间序列的递推预测和 ARMA(pq)序列的递推预测,学会时间序列通建模并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线性、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为学习后继课程特别是非参数统计和非线性统计模型、开展科学研究打好基础,能够用时间序列的基本方法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及相关问题。在结合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时间序列分析简介:理解时间序列的意义、理解时间序列分析两大类分析方法、了解时间序列分析软件。时间序列的预处理:理解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掌握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性质、熟练掌握平稳性的检验(时序图检验、自相关图检验)、理解白噪声序列的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纯随机性的检验(假设条件、检验统计量)。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性质:了解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及其解的一般形式,掌握AR模型的平稳性判别方法、熟练掌握AR模型的统计性质,掌握MA模型的可逆性判别方法、熟练掌握MA模型的统计性质,掌握ARMA模型的平稳条件和可逆条件、理解ARMA模型的统计性质。平稳时间序列建模与预测:熟练掌握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和步骤,掌握时间序列的预测、理解修正预测。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了解差分运算的实质、掌握差分方式的选择、理解过差分问题,熟练掌握ARIMA模型的结构,理解ARIMA模型的性质,熟练掌握ARIMA模型建模的具体步骤、掌握ARIMA模型预测方法,掌握疏系数模型的处理方法,掌握利用ARIMA模型对具有季节效应的序列建模,熟练掌握残差自相关检验;理解异方差的概念及性质、学会判断异方差性、理解方差齐性变换,掌握条件异方差模型。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掌握平稳多元时间序列建模,理解虚假回归的意义,掌握单位根检验方法,理解协整检验的概念,掌握协整检验方法和具体步骤,理解误差修正模型,掌握构造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

采用教材:吴喜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R软件陪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经济思想史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掌握经济思想和理论,了解经济学概貌,培养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培养追求真理和求真务实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主要经济学家的思想及理论。评价、修正和应用经济思想的能力,分析经济现象和解释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经济学家的朋友圈,斯密:经济学的开山鼻祖,马尔萨斯与李嘉图:亲密的论敌,穆勒与哈耶克:自由与爱情,马克思:伟大的革命导师,瓦尔拉斯与马歇尔:致命的均衡,凯恩斯:一统经济学江湖,熊彼特:创新经济学大师,罗宾逊夫人与萨缪尔森:两个剑桥之争,明斯基:明斯基时刻,克鲁格曼。

采用教材:王志伟、方福前、沈越,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马工程重点教材)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讨论为辅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32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


课程名称: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国际合作框架。通过对主要国家战略、国际组织机制与典型合作案例的分析,学生将掌握全球数字治理、跨境数据流、数字税等关键议题的基本逻辑与演进路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分析政策、评估合作模式及提出对策建议的能力,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实务能力的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提供实践导向的知识与技能支持。

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系统介绍主要国家与国际组织在数字领域的合作机制与战略布局。内容涵盖G20OECDWTOAPEC等多边合作平台的数字议题安排,以及中、美、欧等经济体在数字经济中的政策差异与互动。课程重点讨论跨境数据流、数字税、人工智能治理等前沿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当前全球数字治理的热点与挑战。同时,结合中国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数字基础设施、跨境电商等合作模式。通过专题研讨与模拟谈判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中的政策分析、沟通表达与跨文化协作能力。

采用教材:

[1] 黄奇帆,朱岩,邵平数字经济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

[2励贺林数字经济全球税收治理与中国应对策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

[3马述忠,郭继文: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研究[M]. 经济科学,2024年。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16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每周2学时,2学分

      考试方式:笔试